目前黃芩已進入產新,但,價格非但沒有象其它品種走產新價滑的路子,反而,迎著產新價格強勢穩步上升。那么,近幾年黃芩多經歷了哪些變化,生產恢復如何?未來價格能否繼續高升?
歷史上黃芩價格波動較頻繁,遠的不去追溯,2010年以前黃芩價格長期在8-9元上下運行。正是多年低價,挫傷藥農種植積極性,2009年末黃芩進入上升通道,短時間內漲至13-13.5元。2010年黃芩在13元上下徘徊了大半年時間,10月產新后價格小幅上漲至16元左右。2011年4月黃芩突破20元大關,到6月漲至24元左右。雖然11月產新后價格回落,但是,依然堅挺在20元以上,而且一直持續到2012年上半年。2012年下半年黃芩價格回落至18元左右,此價一直持續到2014年上半年。
從2009年末黃芩進入上升通道,到2014年下半年價格步入下滑,在高價運行長達近5年時間。持續5年的高價行情大大刺激了各產區藥農擴大種植面積,導致了2014年下半年到2017年8月近三年低價,2015年市場最低跌至10元上下。持續近三年的低價再次挫傷藥農種植積極性,也為近幾年價格上漲奠定了基礎。那么,近幾年在黃芩漲價的刺激下,種植情況如何?
山西是黃芩傳統產區之一,運城是山西黃芩最大產區,一般生長兩年半采挖。聞喜縣凹底鎮薛店村是鮮黃芩交易集散地,2017年鮮黃芩外銷量達1萬多噸,2018年走貨量只有7000噸左右。導致貨源少的原因是近幾年當地多發展種植了柴胡、遠志,因為柴胡、遠志種子價格低,而黃芩種子價格高,同時,2018年夏季干旱少雨,造成單產減產,正常年景畝產鮮貨800-900公斤,而2018年畝產鮮貨500-600公斤。雖然2019年山西產區黃芩采挖面積將大于上一年,但是,2017年下種面積并不大,加上在黃芩生長中后期,繼續遭遇干旱天氣,估計,單產產量下降。
山西陵川縣是黃芩的又一大產區。據九州天潤道地藥材有限公司負責人宋四清先生介紹,當地黃芩年產量有7000噸左右,黃芩苷含量達13.5%以上,貨源銷往全國各大藥材市場和國內幾家大的藥企。
陜西澄城縣是最大的黃芩種植產區,據當地收購商反映,目前澄城縣及周邊鮮貨收購量只有去年的30%。究其原因:(1)在2017年黃芩漲價時,不少種植戶把生長1年半的提前采挖了,今年可采挖面積減少;(2)同時,光伏發電占用了不少栽種黃芩的地塊,尤其陽坡的地塊,占地面積上萬畝;(3)同樣,今年陜西也遭遇了春夏干旱,造成單產減產。
甘肅黃芩主產定西和慶陽。當地黃芩多是育苗移栽,生長期1年采挖,價格低于陜西和山西貨,多做飲片銷售。
綜合分析,雖然黃芩自2016年冬季進入上升通道,而且已在高價運行近三年時間,但是,由于黃芩生產尚未大面積恢復,加上多年的陳貨基本消耗殆盡。至于黃芩后市能否繼續高升,還要看市場實際需求以及持貨者心態,不過,在黃芩生產未大面積恢復前,仍將在高價持續運行。
上一篇: 糖尿病飲食需注意 糖...
下一篇: 白術是否已到爛市行情...
發表評論
用戶名:匿名 匿名回復
0/500字